彩之家app|-(中国)百度百科
彩之家app2023-01-31 16:05

紧盯四风老问题新表现 强化监督严肃执纪 ******

  紧盯四风老问题新表现 强化监督严肃执纪

  清清爽爽过廉节

  云南通报6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湖南通报8起年轻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甘肃通报3起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典型问题……临近春节,各地密集通报典型案例,不断强化警示震慑效应。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在部署2023年工作时指出,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在春节来临之际,紧盯节点和薄弱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节前教育提醒,确保党员干部风清气正过春节。

  2022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5376起,纠治“四风”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

  1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2年1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当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112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612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1569人。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5376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4134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96756人。

  在春节来临之前,连续第112个月公布的月报数据,再次给党员领导干部们敲响了警钟: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纠治“四风”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

  坚守节点纠治“四风”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坚守,“清清爽爽”过节的氛围逐渐形成。作风之变,群众感受最深刻。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了22.4%;99%的群众认为,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的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会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

  “湖北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曹广晶违规收受礼金,违规公款吃喝,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问题”“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石门县委原书记谭本仲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公款吃喝,不顾实际使用大额财政资金建设景观工程问题”……

  2022年12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在持续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缺失,特权思想严重,不收敛不收手,花样翻新搞“四风”。

  从2022年全国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来看,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达到5万余起,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达到4万余起,其中,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共查处问题37567起,占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3.9%。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将聚焦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对享乐奢靡问题露头就打,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把监督挺在前面,紧盯节日期间易发的问题,紧盯享乐奢靡及各类隐形变异行为

  “一件小事忽略了,两件小事忽略了,最后真正地是违法犯罪的事,就不把它当回事了,是非观念上逐渐地淡漠,这的确也是很惨痛的一个教训。”在近日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中,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出镜忏悔,他违纪违法问题的一大特点,就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十分突出,追求所谓“生活品质”、贪图奢侈享乐,逐渐从破纪到破法,从量变到质变。

  作风问题无小事,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堕落往往是从不正之风、享乐奢靡开始,从“四风”上打开缺口。春节期间,团圆氛围浓烈,这容易让违纪违法现象披上合情合理的“外衣”,导致“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礼物一送,制度松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一次次收礼送礼、吃吃喝喝中,丧失原则、放松底线。

  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抓早抓小、抓细抓常,精准施策、靶向纠治,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止小管涌变成大问题。

  1月14日下午5点多,在医院结束监督检查工作后,陕西省大荔县纪委监委党风室3名同志简单商量后,马不停蹄赶往一家商场,就刚刚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详细了解……这是春节前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检查的场景。

  大荔县纪委监委结合当地实际,元旦、春节期间制定了详细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既严查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收送礼品、违规公车私用等老问题,又紧盯年底集中报账等环节,及时准确发现背后可能存在的“四风”问题。2022年12月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违反“四风”问题线索5个,查处2件3人。

  作风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不同的突出表现。必须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监委将通过快递物流收送礼品礼金列为节前“四风”监督检查重点,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当面核实等方式,对土特产店、商超等物流快递发出单位的快递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重点筛查寄往党政机关、国企单位的可疑物流快递信息。同时,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传达室等“终端”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关注“多人给某位党员干部邮寄快件”“一人给多名党员干部邮寄快件”等可疑情况,让看似隐蔽的快递送礼无处遁形。

  节日期间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相对多发,江苏省溧阳市纪委监委部署安排,从酒驾醉驾等问题入手,第一时间查清“和谁吃、在哪吃、为什么吃、谁付款”等关键信息,深挖隐藏在所谓“人情往来”背后的请托事项和利益勾兑……通过“靠前一步、深挖一层”,严查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交织。

  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随意向基层派任务、要材料过多过频、同一内容视频会议层层套开、“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是近日个别单位在工作总结部署阶段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表象。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具体部署。中央纪委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正风肃纪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聚焦以总结部署工作等名义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保障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工作落实。

  “您好!请问您的业务办理顺利吗?是否碰到工作人员作风懒散,或者是吃拿卡要、无故推托等情况?”天津市宝坻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实地走访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办事群众面对面交流。天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入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纠治落实决策打折扣、对待群众耍官威、失职失责不作为等顽疾。

  不久前,湖南省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若干措施》指出,开展“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专项监督,督促分级分类开展整治,推动开展省直机关单位纪律作风问题专项整顿;针对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等问题,部署开展教育乱收费、套取就业创业补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缺位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当前是各类考核集中开展期,同时也往往是考核不正之风的易发高发期。

  江西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从日常监督和查办案件掌握的情况来看,年终考核时,总有部分被考核单位动“歪心思”,精力不是放在如何抓好工作落实上,而是想着跑关系、找门路,甚至企图通过搞违规吃喝送礼等方式,为自己加分。同时,也有一些责任部门利用考核评判权,搞“人情考”“关系考”。更有甚者借机吃拿卡要,收受好处弄虚作假等。针对这种情况,江西省纪委监委作出部署,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考核中出现不正之风。

  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1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过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给领导干部常敲警钟、常亮红灯,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向全区上下释放“严”的强烈信号。

  现场参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纪检监察组组长欧泽馨深受触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这样的警示教育非常及时、很有必要。我将时刻牢记‘三个务必’,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全力以赴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勤奋工作。”

  春节来临前,各地在坚决纠治不正之风、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通过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警醒党员干部守好“廉关”过好“廉节”,并积极推动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节俭且从春节俭,廉洁应似雪莲洁”“清风吹拂阳光院,白雪飘融仙鹤乡”“修竹凌寒身正直,梅花喜雪气清香”。1月16日,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文明实践中心的大厅内,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为社区的居民传福送廉,240余副廉洁春联被抢选一空。

  鹤壁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联等单位开展了“清廉的节日”系列活动,坚持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本地特色文化中寻找廉洁基因,持续在挖掘、提炼、转换、运用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创新形式,充分发挥清廉文化教育、引领和浸润作用。

  2022年12月底,位于海南海口的海瑞文化公园开园,为市民游客假期出游提供了好去处,也成为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除了指导推动海瑞文化公园建设,海南省纪委监委还开展廉洁文化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协调推动琼剧《海瑞》复排巡演,建设完成“全省廉洁文化地图”并上线运行,以廉洁文化助推清廉自贸港建设。

  革命文化是淬炼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意识的重要文化滋养。福建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挖掘展示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使党员干部在革命文化熏陶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廉洁意识,传承革命精神,激发“不想腐”的内生动力,并从中汲取自我革命的强大力量。(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 薛鹏)

彩之家app

“用电视机看电视怎么这么费劲?”记者调查智能电视使用“套路”******

  “用电视机看电视怎么这么费劲?”

  记者调查智能电视使用“套路”

  ● 智能电视机虽然增加了观看节目的可选择范围,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为人诟病的问题。从开关机广告到会员套娃式收费,从使用不方便、对老年人不友好到售后服务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智能电视机的一系列“套路”亟待改进

  ● 网络电视付费收看的情况十分普遍,一些消费者也愿意为收看心仪的电视节目付费。但会员能看多少剧、会员开通的费用等问题,在购买之前商家应当作出明确的提示,以便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服务,否则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 为解决智能电视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应当发挥市场的作用,倡导商家与广告经营主体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进行内部合规治理体系建设,自觉减少甚至消灭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现象

  □ 本报记者 张守坤

  “看个电视怎么这么麻烦!”

  今年春节期间,儿子送来新年礼物——一台超大屏液晶智能电视机。然而,从打开电视机那一刻起,家住河北廊坊的张秉成老爷子就吐槽不断。

  “开机强制看广告,还不能跳过,主页各种图标,让人不知如何操作,好不容易点开一个电视剧,还得开通会员才能看整集。除了电视机本身的会员,还有各种App会员,想看卫视节目还得再买个机顶盒开通数字频道。用电视机看电视怎么这么费劲?”

  近年来,从有线到数字再到网络,电视机技术飞速发展,如今的智能电视机在联网后,大大增加了观看节目的可选择范围。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智能电视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为人诟病的问题。从开关机广告到会员套娃式收费,从使用不方便、对老年人不友好到售后服务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智能电视机的一系列“套路”亟待改进。

  开机切屏广告不断

  想看节目套娃收费

  “每次打开电视就要看一段广告,关机的时候还要再来一遍,有时候点播个节目还要看广告。本来是想看电视的,结果被漫长的商品广告‘迎头痛击’。”江苏无锡的丁雷告诉记者,他家的智能电视机每次开机都会有30秒左右的开机广告,每次切换频道时,还会经常自动弹出“看电视会员,限时××元一年”等类似广告,这让他十分反感。

  根据人民网财经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智能电视开关机广告调研报告》,超过89.9%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中的智能电视含有开关机广告,86.09%的厂商没有设置开关机广告的“一键取消或关闭按钮”,而72.73%的被调查者对开机广告表示“一秒都不能忍”。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组织就制定了团体标准《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服务规范》,其中有“开机广告播放总时长不应超过30秒,本规范推荐广告时长在15秒以内为宜”的规定。广告法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虽早有规定,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智能电视的开关机广告违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不少智能电视的广告时长不仅超过30秒,而且并未在显著位置提供关闭标志,甚至根本没有跳过或关闭标志。

  广告问题之外,不少受访者表示智能电视机的收费规则令人头疼,“花钱买了电视机之后,还要层层付费”。

  来自安徽宿州的梁静在采访中说,她现在特别后悔买智能电视机。

  “当时宣传是4K超高清画质、高保真音响系统,拥有它等于拥有家庭影院,买来才发现几乎看什么都要会员。”在梁静展示的开通会员界面记者看到,智能电视自带的会员包年是288元,而包季则要148元。而电视会员并不包括其他栏目会员,想看少儿频道要开通少儿频道会员,连续包月首月9.9元,学习频道则要开通298元年卡,综艺、教育、体育,各大节目类型想要观看都要开通会员。

  记者计算发现,仅智能电视本身会员全部开通的话,一年的花费就要超千元。除此之外,如果还想在电视上通过网络视频平台收看节目,许多内容还要开通网络视频平台会员才能正常观看,并且该会员只能在TV端使用,和手机端并不互通。例如,某平台黄金会员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三大平台使用,年卡为258元,而钻石会员仅仅只是多了一个电视TV端,年卡为448元,价格贵了近一倍。

  “跟套娃一样,大会员里面带着小会员,买了小会员还有特殊会员。费用的设置规则就是引导你选择连续包月或者直接包年,否则就不划算。更可气的是有次我给孩子开通了一个月的少儿频道后,下个月运营商便自动续费,压根没提前提醒我。”梁静抱怨道。

  2月1日,记者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商业街,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了多家智能电视门店的销售人员。记者注意到,对于是否有开机广告、是否需要开通会员才能够正常观看节目以及是否收费、收费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如果不是主动问起,销售人员很少会提及上述话题。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目前智能电视、网络电视付费收看的情况十分普遍,一些消费者也愿意为收看心仪的电视节目付费。但会员能看多少剧、会员开通的费用等问题,在购买之前商家应当作出明确的提示,以便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服务,否则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同时,各种不实用节目却需要会员的设置、带有明显“算计”行为的支付设置,则可能涉嫌强制消费。

  选项众多操作繁琐

  对老年人极不友好

  今年过年回老家,江苏镇江的王旭发现爷爷家的电视机自己居然都不会用了。

  “遥控器就有三个,一个是网络电视的,一个是有线电视的,还有一个是有线电视机顶盒的。想从网络电视转成有线电视我试了半天也没成功。看电视本身是为了休闲,怎么操作变得这么麻烦?”王旭感叹。

  王旭说,和以往的有线电视打开就能看不同,智能电视、网络电视操作起来和手机类似,屏幕上有各种选项,想看央视卫视还需要切换接收频道。“现在虽然电视联网后能看的节目变多了,看电视的‘门槛’却越来越高,想打开电视看自己想要看的频道,就像闯关一样,要点击无数选项才行。”

  记者采访北京、天津、安徽、江苏等地多名群众后发现,现在每天看电视的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而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智能电视机的操作显然过于复杂。王旭的爷爷每次开电视都要喊孙子帮忙,而邻居则是家里孩子每天早上把电视给父母调好再上班。

  不便的地方还有不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络电视出现画面卡顿、画面变形、设备使用等问题时有发生。河南新乡的李萍告诉记者,如果是直接通过网络电视开通有线电视会员看央视卫视,会占用家庭宽带,有时候看节目会有卡顿现象。

  而当消费者向客服反映时,有的客服人员存在不管不问、不真正解决问题的情况。北京市民李飞家里智能电视机的有线电视机顶盒出了毛病,切换频道必须把遥控器放在离机顶盒一两米范围内对着按才有反应,换了机顶盒也没有解决问题。维修人员说是系统自身的问题,双方沟通拉扯了好几天,维修人员拒绝检修。

  多方协同综合治理

  改善用户电视观感

  记者检索相关信息发现,智能电视、网络电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象,从数字电视普及时就已经存在,并且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这些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江苏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长、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乐其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他介绍说,首先是广告法律规范与新型广告类型之间的失配。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的广告方式更多样、传播范围更广、内容承载量更大、变化也更迅速,这加剧了广告的泛滥。数字或网络平台的嵌入,在丰富广告形式的同时,也使得广告的隐蔽性增强,运用相关法律规范识别广告的难度增加。其次,政府监管政策和力度方面存在不足。政府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没能真正做到严厉打击和强化监管。此外,监管部门的技术水平并不能够匹配市场发展势头,无法及时预防或者发现问题。

  “广告行业组织、社会监督组织和消费者个人等存在监管缺位的现象。我国广告业的自律审查机制一直以来都没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自觉自律体系。在我国还没有专职性的自律机构,会员性协会的自律功能也尚未健全。广告自律功能的实现主要由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承担,但受利益驱使,作为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的个体性企业也难以做到都公正守法。消费者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自身能力较弱等情况,在具体监督过程中发挥作用较小。”杜乐其说。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解决智能电视、网络电视广告、收费多、操作繁琐等问题,需要多方协同治理。

  在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朱晓娟看来,应当发挥市场的作用,倡导商家与广告经营主体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进行内部合规治理体系建设,自觉减少甚至消灭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现象。《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针对性调整。

  “在法律责任上,以行政责任为主且处罚金额过低无法发挥威慑作用,应增加罚款金额,同时,宜增加民事责任的规定,综合发挥法律责任的作用。此外,地域管辖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事前监管力量的不足,加之受制于技术的运用,影响行政监管的效能,应构建信息共享与行政协作机制,省去移交管辖的成本,也应加强事前的抽查与监督,倒逼相关主体规范行为,同时加强技术的应用,主动发现广告违法行为并及时查处。还要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引领作用,督促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朱晓娟说。

  在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唐薇看来,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复杂的会员体系不利于其理解,智能电视商家应当明确提示、指引。例如手机、平板和电视不能通用这类问题,往往容易出现争议,更是应当在收费时明确标明购买该类会员后可以收看的范围与途径,避免争议的产生。

  随着“现在电视大多是老年人看了”成为共识,不少受访群众希望能够对智能电视、网络电视进行适老化改造。有人建议,一些正能量、适合老年人群体观看的电视剧,应该实行免费观看。还有人认为,广电、三大运营商可以像其他App一样,把自己的IPTV机顶盒做成TV应用,放在电视应用商城里,需要的用户直接下载安装就行,这就能和以前一样一个遥控器“控制”一切。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观众越来越多,对智能电视进行适老化改造非常必要,既是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需要,也可以减少数字鸿沟。

  “一些有助于优良家风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等的电影电视剧,运营商可以考虑公益播放,政府也可以采取补贴、资助、免税等手段鼓励这类片子的公益播放,从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郑宁说。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彩之家app地图